一、物种论述
中华土元是常见的一种土元,学名中华真地鳖,别称中华地鳖、簸箕虫、土鳖虫等,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鳖蠊科、地鳖属小型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干燥的虫体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形态特征
中华土元是小型节肢动物,体长30~35毫米,体宽25~30毫米;体扁圆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头小,隐于前胸下,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黑褐色;复眼大,肾形;前胸背板较发达,背部稍隆起似锅盖;腹背板9节横环,覆瓦状排列;腹面深棕色;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前、中、后足的跗节均5节;雄虫有翅,前翅具褐色网状斑纹。
三、分布范围
中华土元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分布。
四、生活习性
1、环境:中华土元的适应性极强,通常栖息在阴暗、潮湿、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怕光,最适温度26~32℃,温度低于7℃时停止活动,温度低于-5℃或高于38℃时死亡。
2、食性:中华土元是杂食性昆虫,以土壤中的腐殖质、淀粉等为食,最喜食麸皮、米糠,其次是玉米面、碎杂粮、花生饼、豆粕、肉类及各种青草菜叶、瓜果皮、鸡粪、牛粪等。
3、繁殖:中华土元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性成熟需8~11个月,雄虫交尾后5~7天死亡,雌虫产卵期7~10月,一次交尾可终生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