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思
鸡鸣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愿意是指“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常用来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多含有贬低的意思,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二、词性
1、近义词:旁门左道、歪门邪道
2、反义词:正人君子、志士仁人。
三、示例
1、《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2、《儿女英雄传》: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3、《梦溪笔谈》:李氏言愈丑,虏人度李终不可得,恐且得罪,遂托以他事,中夜解去。鸡鸣狗盗皆有所用,信有之。
四、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秦昭王想拜他为相,这时有人进言道:“孟尝君虽很贤能,但他是齐国人,如果拜他为相,他一定会为齐国利益着想,那样的话,秦国就危险了。”这番话说得秦昭王临时改变了主意,立即将孟尝君关押起来,准备找个借口杀掉他。
孟尝君四处托人求情,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答应替他说情,但提了个要求:“我听说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天下无双,如果你能把这件狐白裘送给我,我就帮你。”
消息传到狱中,孟尝君更感为难,因为这件狐白裘他早已送给秦昭王,如今叫他如何再有一件,他把难处告诉了门客,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坐在门边的一位善于偷盗的门客自告奋勇道:“我能拿到那件狐白裘。”当天夜里,他就趁黑摸入秦宫,偷出了狐白裘。宠姬得到狐白裘后,确未食言,孟尝君很快即被释放并强令回国。因怕秦昭王反悔,孟尝君不敢再耽搁,率领手下人连夜奔逃。
一行人逃至函谷关时又遇了难题,按照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时才开关放人,如今夜黑如墨,哪敢等到鸡鸣,正当众人犯愁之时,又一位门客站了出来,只见他“喔,喔,喔”撮嘴连叫几声,引得城关外的雄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士兵听见鸡鸣,以为天色将明,遂开门放人,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逃出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