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魏征的最终下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魏征的最终下场  第1张

魏征身为一代名相,为何最后下场如此悲惨?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建立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他献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来帮助唐太宗建立了开创了大唐王朝的盛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肱骨之臣,他的下场非常的圆满,虽然作为李世民的功臣,但是李世民没有伤害他,他也没有杀了他,而是反而是重用他。死后也是风光大葬,采用了非高非常高规格的葬礼来处理魏征的身后事,只不过是后来唐太宗晚年之后疑心病犯了,认为魏征有可能参与了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事情,所以李世民派人魏征的墓碑给砸了。

李世民在自己接班人的问题上曾经询问过魏征意见。李世民其实是不想让李承乾做自己的接班人,因为她觉得李承乾太过懦弱,而且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利用,不是一个作为君王的材料。魏征认为李世民的观点不正确。他一向来主张立嫡立长,这样不容易引发党争,有利于大唐王朝的稳定,如果李承乾的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还可以派几个得力的大臣辅佐他。

李世民和魏征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但是后来太子李承乾在徐敬业的怂勇之下发动了一场政变,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废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而且在魏征死了之后,从他的家里搜出了一本小册子里面记载的人物和李承乾这次谋反的人有很多是一样的。

联系了前因后果,唐太宗李世民苦苦地思虑觉得魏征这个人其实是戴着面具在和自己说话。他在暗地里也曾经支持过太子李承乾,所以一怒之下就把魏征的墓碑给砸了。不管魏征有没有参与李承乾的谋反,魏征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唐朝的天下,李世民也想通了这个问题,有重新修缮了魏征的墓。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魏征是一代名相,虽然他的下场不是很好,但其实还远远达不到“惨”这个程度。魏征在活着的时候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尊敬,名利都是不缺的。他在死后李世民才发难,将他的墓碑推倒。

如果这都算惨的话,那么李善长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说完了魏征的结局,咱们再来看看魏征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

魏征被皇帝追责的直接原因是他有泄露国家机密的嫌疑。在魏征死后,李世民从史官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魏征曾把上奏的密疏给史官看过。

李世民生气的点不是魏征的行为,而是魏征的态度。原来李世民一直以为魏征是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直到这时候李世民才发现魏征原来也是一个爱慕虚名的人。只不过他看重的不是当时的名声,而是后世对他的评价。

虽然魏征的行为的确让李世民非常生气,但是魏征的功劳毕竟在这里摆着,而且他的行为并没有对国家造成什么损失,所以那件事不过是导火索,李世民其实很久之前就对魏征不爽了。

因为魏征和侯君集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李世民怀疑他有结党的嫌疑。结党这件事在朝堂当中被君王所忌讳,但是并不罕见,坏就坏在侯君集这位将领可是跟着太子谋反的。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无巧不成书。魏征不光和侯君集有联系,而且和太子的老师杜正伦还有很深的牵扯。要知道,杜正伦就是经过魏征的介绍这才能担任太子的老师。虽然杜正伦并没有参与谋反,但是他作为太子的老师,还是得承担连带责任的。

同时和两位太子党羽关系密切,也难怪李世民会怀疑魏征。 而且李世民对魏征为人处世的方法又爱又恨。魏征是肱股之臣,如果李世民哪里做的不对,他不会顾忌身份之间的差距,而是会直接点出李世民的问题。

虽然这样可以帮助李世民做正确的决断,但很多时候李世民会感觉非常丢脸。普通人尚且需要颜面,更别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了。魏征的情商不低,但是他没有做什么改变,因为这就是他为人处世的风格。相信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何李世民如此痛恨魏征了。


既然魏征惹得李世民如此不开心,为何李世民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和他清算呢?答案非常的简单,因为李世民如果这样做了,会让人觉得他小肚鸡肠,容不下魏征这样敢于劝谏的人。而且李世民只是单纯不爽魏征的态度,对于魏征的为人他还是非常敬佩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虽然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但是在第二年又为他立了起来。这是因为李世民在征讨高句的时候被敌人重创,民间对于这件事有很多的怨言。直到这时候,李世民才想起了魏征的好。可惜斯人已逝,李世民能做的就是在做决断之前争取考虑的更加周全。 的确,有些事,有些人,直到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李世民是这样,你我亦是如此。

魏征的下场?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魏征是朝廷的肱骨之臣,给李世民提出过不少中肯的建议,被李世民认作标准的谏臣,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魏征死的也很风光,魏征病死时李世民感慨到自己失去了一个一面可以正自身言行举止的镜子。但就是在魏征去世以后,李世民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甚至是亲自砸了魏征的墓碑。曾经的李世民,视魏征为其手下最为难得的进言之才,但是自从魏征病逝,李世民却是慢慢的开始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肆意谋反的心思。

主要成就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魏征作为唐朝著名的谏臣,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魏征病死后,李世民因为太过伤心罢朝五日,随后追封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同时魏征也是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的一位,并且排名第四。不过后来魏征因为被李世民怀疑和叛党有关系,于是在愤怒之下便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直到李世民亲自出征高句丽,随后大获全胜之后,在没有完全占领高句丽后,因为想到了魏征,于是便命人重新修建了墓碑。

魏征一开始的时候是在魏公李密的身边做事,随后因为瓦岗寨起义的爆发,魏征并未得到重用,同时李密在这时候选择投靠了李唐而魏征却自己留了下来,归降了唐朝,后来因为劝降了英国公李勣,所以便得到了太子的赏识,在太子的手下做事。

李建成在做太子期间,建立了很多的功勋,同时也因为魏征的谏言让李建成坐稳了太子之位,不过后来因为李建成的刚愎自用,所以最后在没有听魏征的劝谏下才导致了他的失败。而魏征作为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得力干将,如果太子登基为帝的话,那么魏征以后的路自然要顺畅许多。不过,因为李建成一直都容不下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野心,所以魏征在当时也曾劝谏过李建成除掉李世民这个祸端。

而当时的李建成却顾念着兄弟情谊,所以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取魏征的建议,最后才一败涂地。等到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因为魏征的直言不讳,即便魏征曾经想杀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依然重用魏征。

并且因为魏征的直言不讳,所以即便在当时,朝中有不少人弹劾魏征,但是李世民依然对魏征有足够的信任。而魏征也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不过,魏征并不是帮皇帝做事,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所以即便魏征得罪了朝中的不少官员,但是李世民依然对魏征很是信任,而李世民也在魏征的帮助下创建了贞观之治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征的最终下场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魏征的最终下场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