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医药“卖铲人”上半年成绩比想象中要好?业内:累积订单兑现 行业需要信心|行业动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财联社8月31日讯(记者 卢阿峰)纵观2023年上半年,“卖铲人”CRO板块在屡屡受挫中艰难前行,投资者和行业悲观情绪持续蔓延,但多数CRO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比想象中要好”。
财联社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相关CRO上市公司的2023H1成绩单,体现了整体经济乏力大环境下,CRO公司还具备跑赢大盘的实力。但主因还是之前承接订单“兑现”,行业的低气压、订单减少和融资环境不佳仍是主流,叠加IPO和减持收紧等不确定因素,理性与定力是“卖铲人”和投资者当下最需要的。
四分之三企业营收正增长
医药板块自2021年进入调整阶段,直至今年上半年的二级市场行情也未得到显著的改善,之前大热的CRO板块似乎仍然处于漫漫的寻底过程中。
东方财富CRO指数(BK0899)显示,今年上半年,指数净值由2022年12月30日的1758.58跌至2023年6月30日的1550.01,跌幅达到11.85%。
另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以来,部分CRO概念股出现过较大跌幅,例如,药明康德(603259.SH)、康龙化成(300759.SZ)、泰格医药(300347.SZ)等千亿市值龙头均出现过跌停,此外还有凯莱英(002821.SZ)、九洲药业(603456.SH)、博腾股份(300363.SZ)、美迪西(688202.SH)等多只股票也多次出现过较大跌幅。
业内普遍认为,CRO板块上半年持续走弱,或许与医药行业订单减少和融资环境不佳有关。
此前,据媒体报道,药明生物(02269.HK)CEO陈智胜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25个项目,低于往年四五十个项目的预期水平,其中中国项目占比不足两成。对于不及预期的表现,陈智胜解释称,“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减少,对公司早期项目数影响很大。公司市场份额并未减少,只是客户资金紧张,导致签单周期拉长。”
行业信心不足,二级市场也维持着一片惨淡的迹象,但经财联社记者统计,已公告H1业绩的CRO企业成绩,多数好于预期,其中,四分之三以上CRO上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为正,过半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正。
数据来源:wind
具体而言,2023H1国内CRO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现出分化趋势,一些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持续增长,而另一些公司则面临一些挑战。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一些中小规模的CRO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都有不错的增长。例如,百城医药(301096.SZ)2023H1营收同比增长72.4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51%;诺泰生物(688076.SH)2023H1营收同比增长49.3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15%;普蕊斯(301257.SZ)2023H1营收同比增长42.20%,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18.86%。
龙头方面,“CRO一哥”药明康德2023H1营收同比增长6.2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1%;康龙化成2023H1营收同比增长21.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28%;泰格医药2023H1营收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7%。
还有一些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例如博腾股份2023H1的营收同比下降40.2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6.15%;和元生物(688238.SH)2023H1的营收同比下降37.9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3.7005%;美诺华(603538.SH)的营收同比下降35.1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3.29%。
行业景气度尚可?
各大CRO上市公司对于其业绩表现和行业景气度的看法不一,似乎“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再次证明,药明康德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能够高效满足全球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持续驱动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全年收入增速5%7%,经调整nonIFRS毛利增长13%14%,以及自由现金流增长750%850%。
上半年股价创下三年新低的康龙化成,其业绩反而出现“惊喜”,其证券部人士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2023H1业绩属于正常增长,“行业阶段性遇冷客户需求增速暂时放缓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一些前期的项目数量变少了,但我们也有一些前期业务推进到后期阶段,所以推动了我们的业绩增长,只是增长没有以前年度的30%40%那么高了。”对于2023全年业绩目标,其证券部表示,“增长目标仍然是15%20%。”
博腾股份则“喊起了冤”,其证券部人士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2023H1业绩表现看起来并不乐观,主要是由于此前大订单冲高,业绩基数高。公司目前海外业务占比总业绩收入近九成,2023H1仍增长近两成。剔除掉大订单影响后,公司常规业务收入仍然保持同比增长约29%,经营状况依然相对良好,投资者需要清醒鉴别。
综上,2023年的CRO板块的业绩状况,似乎与走低的指数并不匹配。“单纯的从财报来判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深圳前海锐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基金经理赖传亮认为不要对CRO行业中期成绩太乐观,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医药行业新药研发周期长,从开始研发到进入市场往往需要510年的时间,甚至可能更长。就不同行业而言,CRO行业订单相对具有更好的长期性,目前释放的业绩,更多的是依托于之前(承接的)订单的“兑现”。
资深医药行业专家胡晓春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半年CRO板块总体上盈利保持较好的增长,原因一是整体经济乏力大环境下医药板块包括CRO公司还是具备跑赢大盘的实力;二是不排除去年业绩的周期延续,在今年上半年体现因素。
胡晓春进一步直言道,“一家企业的半年报特别是年报的指标表现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行业的景气高度,半年报、年报是一个重要的景气参考系,但我们还得根据行业科技发展前景、行业支持政策以及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前景地位,判断一个行业的景气程度,而非仅仅一家企业的报表。”
“所以,投资人比较难在当下对医药行业形成比较稳定的投资预期。在这样的时间维度里,暂时性离场,保持关注,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赖传亮如此解释今年上半年CRO板块的二级市场走势。
“卖铲人”和投资者都需要理性与定力
今年上半年,创新药行业的惨谈,似乎已经成为共识:港股药企新股接连破发,已上市企业跌幅巨大,多家企业市值破净,科创板创新药企市值也持续下滑,甚至已经涌现出“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
作为创新药的上游,“卖铲人”也不得不面对下游“降速”的现实。在中报营收和利润数字增长背后,无论是药明康德还是泰格医药等,都在经受新的考验。
财联社记者发现,“卖铲人”们中报的具体业务上基本都出现了两个共同现象:海外业务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国内业务增速大多不及国外业务、CGTCDMO业务普遍出现下滑不及预期的情况。
还以药明康德为例,其CGTCDMO业务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17.9%;上半年实现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24.9%。上半年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为30.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23.7亿元,剔除抗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42%;来自欧洲客户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6%;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6%。
医药行业资深专家刘俊峰曾对财联社记者表示,CRO作为提供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行业,其收入高度依赖于其他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若医药行业增长速度没达到预期,将导致企业研发需求下降或研发外包需求下降。“而企业研发投入增速又取决于终端市场和经济环境,上半年国内医疗市场环境显然并没有年初预计的那么乐观。”
胡晓春也对财联社记者如此解释,“一来国内如药明康德等大型CRO公司本来主体业务就在海外,这只是一种正常的延续;二来目前虽然国外药企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也不断在砍掉一些管线的研发投入,但我们国内药企情况可能更甚,经济压力更大,也自然就表现出国内(增速)不及国外了。”
“这个倒是不奇怪,本身很多企业就是以海外订单为主,直接在海外设厂。”赖传亮认为,CGTCDMO业务主要是受到新药研发进度不如预期的影响,融资环境不及之前,研发投入热情也不及之前。而且相对于国内医药行业环境的变化,国外医药行业环境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拥有更加稳定的投资预期,另外部分CRO上市公司在海外的布局,也开始逐渐发力。“当然,这样的现象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是局部的,也是阶段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8月27日,证监会三箭齐发,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和活跃度,多项“活跃资本市场”利好政策重磅落地,包含降印花税、阶段性收紧IPO、严控再融资、严控减持等组合政策。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由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长周期、高投入的特点,二级市场上市的多家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处于破发、亏损状态,企业仍然依赖外部输血。对于一级市场,IPO收紧,退出机制受到影响,收缩也将传导到天使、A、B、C轮整个融资链条。同样,CRO行业作为整个行业的上游,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胡晓春对财联社记者如此展望接下一段时间的CRO行业,“国内CRO行业主旋律是发展向上,这是客观规律。虽然由于IPO政策有一定调整,对持有人的上市后减持也进行了规则上的管控,但这更有利于CRO行业包括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有序的长线发展。没有短期暴利,但长期景气有大利,对于一个理性的有战略远见的睿智投资者而言,CRO行业是永远值得亲睐的行业。”
作为私募基金的操盘手,赖传亮也表达了积极态度,他表示,医药行业拥有极长的生命周期,前进的道路上不知还有多少颗璀璨的明珠等着被发掘,就算从现代医学诞生开始算,现在也许仅仅是个开始。从这样长的时间周期维度上看,目前医药环境的变化,叠加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仅仅是短期的因素而已。“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好自己的业务,等待投资人的回归。”
(编辑 曹婧晨)
来源:财联社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药“卖铲人”上半年成绩比想象中要好?业内:累积订单兑现 行业需要信心|行业动态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医药“卖铲人”上半年成绩比想象中要好?业内:累积订单兑现 行业需要信心|行业动态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