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
一、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
首先可以拿上合同跟对方进行协商,这样的协商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达成协议以后重新规定合同内容,这样也是一个维护自己权利的办法。
如果协商不成功的话,我国的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可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权利,大家可以去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和仲裁请求,一般法院会先仲裁再进行审理,进过审理后签订的合同有违反合同法律规定条款的行为,法院就会撤销合同,宣布合同无效。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这类合同在一年内必须进行起诉,否则过一年的话,你就必须履行合同不然就会被判违约,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另外签订大笔金额的合同是大事情,一般最好向律师寻求帮助为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合同出现欺诈的法律责任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近年来诈骗犯罪中一种十分突出的犯罪形式,由于这类诈骗犯罪是利用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欺骗性。诈骗犯罪之所以得逞,原因固然很多,但是被诈骗单位的有关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未向主管单位或有关单位了解,盲目同无资金或无货源的另一方进行购销活动;有的不了解对方情况,擅自将本单位资金借出受骗,有的违反外贸法规规定,未经咨询,不调查客户信誉情况,盲目与外商成交或擅自作经济担保,结果被诈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鉴于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为严肃法纪,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了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这一规定,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具有以下特征:
1、构成本罪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上述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这里的“严重不负责任”在实践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行为:有的粗枝大叶,盲目轻信,不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资格、资信情况;有的不认真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和货源情况;有的销售商品时对并非滞销甚至是紧俏的商品,让价出售或赊销,导致被骗;有的无视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擅自越权签订或者履行经济合同;有的急于推销产品,上当受骗;有的不辨真假,盲目吸收投资,同假外商签订引资合作协议等。
3、构成本罪还必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包括造成大量资金、财物被诈骗;因为被骗,对方根本不会付款或无法供货;工厂濒临破产倒闭等。具体标准应当通过司法解释来规定。
区分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一是看行为人在订立、履行合同时是否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是否有过失,如行为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有条件、有可能履行的情况下,是否认真负责地履行,是否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擅自作出决定;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政策、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等。二是看行为人的失职行为是否造成了签订、履行合同被骗,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对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处罚,刑法根据犯罪的后果,规定了两档刑: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当发现自己签订合同后,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欺诈和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话,需要向法院提起司法诉讼,依据其造成损失的程度,由法院对失职人员进行量刑。
合同签了发现被骗了怎么办
合同签了后发现被骗,首先报警,受骗者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欺诈一方应当赔偿受骗者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如有证据证明对方涉嫌合同诈骗罪或诈骗罪,到相关部门立案。骗人的一方涉案财产会被公安机关查封、冻结,涉案人员也会被采取强制措施,能够极大程度的保护受骗方的合法利益,防止财产的转移。受骗方如有足够证据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受到对方欺诈,自己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签订合同,可以主张撤销合同。撤销后的合同自始无效,通过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立即返还,并且欺诈方还应承担受骗方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签了发现被骗了报警需要什么材料
合同签了发现被骗了报警需要以下材料:
1、提供所签订的合同;
2、提供涉嫌人签订合同的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的相关依据。留下的印章、印鉴、假名片、假工作证、假营业执照,盖假公章各种证明等;
3、已经履行小额合同、部分合同的,提供已履行合同的材料;
4、收受受害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请尽量提供逃匿的依据。如关闭通讯工具,转移货物、货款,搬迁住所等证明本材料等;
5、提供涉嫌人其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依据。如留下的书写工具、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假身份证、刊登虚假广告的报刊、杂志等;
6、涉嫌人的身份证明材料,请尽量提供。如来信、电报等各种材料等。
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
法律主观:
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因为被欺诈的合同属于法定可撤销范围。法定可撤销合同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被骗了但是签了合同怎么办
被骗了但是签了合同处理如下:1、合同签了发现被骗了当事人可以主张合同无效,并且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情节严重的,还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如果对方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诈骗了财物,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
3、如果被骗签合同,当事人可以先收集证据到仲裁机构去申请撤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合同;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而且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签了发现被骗了怎么办
一、合同签了发现被骗了怎么办1、合同签了后发现被骗,受骗者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欺诈一方应当赔偿受骗者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合同未签字盖章怎么办
在合同书中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盖章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盖章,就不能最终确认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协商一致,也就不能证明合同的成立有效。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但是,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盖章也只是形式问题,实质上应当追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如果一个以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已经履行,而仅仅是没有签字盖章,就认定合同不成立,则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因此,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了上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签完合同才知道被骗了怎么办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