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网就会刷到各种网友在家里发现的“恐怖”东西,比如出现一排“土疙瘩”的裤子——
我说不恐怖,这裤子也难逃被放生的命运吧图源:小红书@momo
这些土疙瘩出现的情况还不少,或是紧贴墙面,或是夹在墙缝角落。
它们表面干硬且很不平整,大小形状也很不规则,就像熊孩子捏出的土饺子。
土疙瘩上,还散布着黄豆大的小洞——似乎它还是空心儿的!
黑“蜂”洞主是泥蜂
想见见“洞主”吗?只需在一旁静候几分钟。
早晚会有一只两三厘米长、全身黑黄配色的大蜂飞来,停落在土疙瘩上。
它那钳子般的上颚间,或许还夹着一枚绿豆大小的泥球。
它会先将泥球贴在土疙瘩上,再用嘴将其抹平,就又匆匆飞走了。
图源:博物杂志@唐志远摄
你见到的这只蜂,很可能是泥蜂家族的成员。
泥蜂是一大类蜂的统称,有一千多种,遍布全国各地。这类土疙瘩,就是它们的蜂巢。
与蜜蜂、黄蜂这些“社会蜂”的豪华大厦不同,泥蜂大都单兵作战,只凭一己之力造个“土坯房”繁衍后代。
泥丸砌就土坯房
泥蜂交配后,雄蜂便离去,只剩雌蜂单独筑巢。
第一步是选择房址:泥蜂喜欢在垂直的墙面或岩石表面筑巢,而且要高出地面一定距离,以防其他动物搞破坏。
在巢址上方,还得有屋檐之类的凸起遮挡,这样下雨也能保持干燥。
选址搞定就立马开工。建材主要是泥巴,不然怎么叫泥蜂呢?
泥巴取材方便,附近有水塘就管够,而且容易塑形,干后也很牢固。
然而搬运泥球是件苦差事,每次只能衔来绿豆那么小粒,一砖一瓦地砌墙造屋。赶上缺水,雌蜂还得自己用唾液和着干土自制泥巴。
不过泥蜂的勤劳,一点儿不比蜜蜂差。只要锲而不舍,小型蜂巢七八个小时就能完工,大工程一两天也就大功告成。
泥巢造好后结构像个口袋,内部空间分好几个巢室,分别有洞口联通外界。
营建这种泥巢的蜂类,除了昆虫学上的泥蜂总科内的一千多种,还包括蜾蠃(guǒ luǒ)科里很多成员。大家造的巢都各有特色。
图
源:博物杂志@唐志远
2014 年,中德联合的研究团队在中国江西发现一种有趣的蚁墙蜂。它也利用管状物筑巢,用泥筑墙分隔巢室。但入口处的第一巢室不产卵,里面堆满了死蚂蚁。
原来,蚂蚁战斗力极强,别的动物都避而远之。蚁墙蜂这么做,是要用蚂蚁尸体散发出的蚁味,吓退入室的强盗。
北方蜾蠃的泥巢,形似一个球形陶罐 图源:Project Noah
各种泥蜂巢 图源:博物杂志@唐志远摄
囚禁“活尸”做存粮
房建好了,雌蜂就开始囤粮。
泥蜂是肉食性蜂类,并且从小就吃肉。
不过幼蜂在羽化为成虫前,没有猎捕能力,前半生的口粮全靠母亲储备。
勤劳的雌蜂刚结束“基建模式”,就马上转换为“猎杀模式”,四处捕捉猎物,带回塞入洞里。
不过雌蜂并不直接杀死猎物,而是用蜇针注射麻醉剂,让猎物没法动弹,但其他机能照常运转,少说也能保证十几天肉身不腐。
这样等幼蜂孵化时,就能吃上现成的新鲜肉。
不同种类的泥蜂,还有自己偏好的食物类型:有的专门捕捉毛虫,也有抓蜘蛛的。
搬运吃的回巢的泥蜂 图源:austinbug.com
备足一屋子存粮,雌蜂就在食物堆上产卵。
每室只产一枚,以免手足相残。之后用泥封死洞口。
此后,破卵的幼蜂就在巢内吃、睡、成长、结茧,直到羽化那天才破门而出,开启新一轮的生命轮回。
左边是囤粮,发育程度从左到右递进,最左还在吃,最右已经羽化 图源:博物杂志@唐志远摄
“摄魂怪”扁头泥蜂
泥蜂家族里,还有更厉害的成员:一身金属光泽的扁头泥蜂,不在墙面建造“土坯房”,而是挖地洞、哺育后代。
它们为后代准备特殊食材——蟑螂。
雌蜂先用蜇针,向蟑螂胸部注射毒液,使其不能动弹;再向蟑螂头部注射神经毒液。
此后蟑螂任由扁头泥蜂摆布,在雌蜂牵引下(雌蜂用嘴咬着蟑螂触角),如“傀儡”一般被领入地下洞穴。
随后雌蜂在蟑螂身上产下一两枚蜂卵,遮掩洞口离开。幼蜂全靠啃噬蟑螂肉身,完成发育过程。
如果在家见到这些窝,介意的话可以抠掉,不介意的话可以等它们长大了自己飞走,但捣毁的时机不好的话可能会——
对不起…… 图源:小红书@axxxy